抖音感动800万网友的背后,还有这样一群人!
发布时间:2020-05-15 点击数:次 来源:上海嘉定
出生于1993年的徐鹤笛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我区优秀大学毕业生储备计划的成员,现在挂职于嘉定区委政法委。目前,徐鹤笛和她的储备计划小伙伴一起,负责集中隔离点的外语翻译工作,迎来送走了一批批入境集中隔离人员,累,并快乐着。“不能像伟大的医护工作者能够冲在国家最需要的第一线,那我就到组织需要我的地方去,力所能及,献一份力,这也是作为当代青年应担起的责任。”徐鹤笛说。
当徐鹤笛接到去集中隔离点做英文翻译志愿者的时候,她还在社区下沉。接到新的任务,徐鹤笛迅速转换身份,融入新的工作。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她专门整理准备了几页写满单词的“新冠生词本”。来到隔离点上班的第一天,当得知有日本籍入住者,她还线上请日语系同学帮忙,准备了几句日语备用。
一次深夜十点,她接到了紧急任务:一小时后,在另一处隔离点将新进一批需要集中隔离的外籍观察对象,需在当晚掌握所有人的基本信息和身体健康状况。从当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她配合医护人员对观察对象逐一进行了信息确认与健康状况排摸,顺利完成了紧急任务。而早上七点半,她又准时出现在隔离点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外籍人员解答隔离期间的种种疑问。
在集中隔离点,像徐鹤笛一样提供外语翻译服务的小伙伴共有7位,为隔离观察人员折纸鹤送祝福的盛曹睿、主动要求值晚班的马星宇、24小时不离岗的刘晋欢……在家里他们都还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现在他们都化身城市“守护者”,用无私、勇敢和奉献,为抗击疫情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
自3月28日零时起,根据全新的入境措施规定,入境人员一律实施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同时,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对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行动不便的、有老人或小孩需要看护的、患有基础性疾病等原因不适宜集中隔离的人员,核酸检测为阴性且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并经严格核定审批后,可申请实行居家隔离。
除了在隔离点的外语翻译志愿者,还有这样一批人,他们驻守在区级留验点,自称为防疫战线上的“摆渡人”。他们将一批又一批获批可以居家隔离的人员送回社区。
张进,来自嘉定区司法局江桥司法所的一名团员青年,他就是这样一位“摆渡人”,目前在区级留验点工作,他和其他11位小伙伴一起,将机场运送到留验点的入境人员送到社区居家隔离。3月18日归国的曹元元经过留验点核酸检测阴性后,就是由张进和同事送回社区居家隔离的。
在得知区疫情防控临时集中留验点招募志愿者后,张进第一时间主动报名。第一次穿上防护服,他就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不易,勒、热、闷是防护服穿上后工作时的最直观感受,在高峰时期一天分3班要运送60余名入境人员到全区各个社区,由于要跑遍全区12个街镇,一趟下来基本都要3-4小时,“车外气温如果在25℃以上,车内温度肯定就30℃以上了,基本穿上防护服不到10分钟里面就全湿透了,一趟下来衣服脱下来能拧出水。”张进说。
当谈到体会时,张进说:“近日网上出现有些归国人员不配合隔离的报导,其实我想说,在留验点的近3周工作,我们听到的不是逼问、质问和责骂,而更多的是‘谢谢你们!’ ‘你们太辛苦了!’ ‘隔离服里是不是很热?’ ‘你们太伟大了,我以后也要做一名志愿者回报社会。’,这些温暖话语是我们此刻工作最大的动力,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做的一点一滴都是值得的,是得到认可的。”
像张进一样的“摆渡人”还有很多,在高峰时段自愿为体力不支队友顶班的肖奎、一个月未曾回家的赵嘉谊……他们虽不像机场的战友那样被常常关注,但守护一方平安的心是一样真切的。“虽然由于政策调整,需要我们护送回社区的入境人员越来越少,但哪怕只有一位,我们也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确保全流程的规范安全可控有序”同样在留验点奋战近一个月的朱立群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