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系嘉定,筑梦嘉园
发布时间:2020-09-11 点击数:次 来源:上海嘉定
梅祯,中共党员,浙江天台人,本科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系,2013年免试保送本校交通工程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直攻博士学位。曾获得校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学生、优秀社团干部、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2019年入选上海市嘉定区优秀大学毕业生储备计划,目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陆巷社区挂职锻炼。
我叫梅祯,生于浙江省天台县,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城小镇。小时候,与邻里家的小伙伴一起山里来水里去,早春觅冬笋、初夏摘桑葚、深秋打栗子、隆冬捕鸟雀,在诗情画意的山水田园中嬉笑,在严谨肃穆的校舍学堂上求知,在悠然细腻的时光里成长,我在这座钟灵毓秀的城市里度过了本科前的生涯。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2009年高考过后,开始了我与同济大学十一年的故事。从本科到直攻博士,我与城市轨道交通俗称地铁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土木类工科女生,天天与土壤、混凝土、力学、数学等专业课程打交道,在多数人看来是有些枯燥的,但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深入了解轨道工程从选线、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对工程项目管理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理解了如何平地起高楼、神笔架桥梁、悄然掘隧道,城市里的一砖一瓦如何在土木人手中描绘和浇筑。科研方面,我积极参与科研竞赛。我参与的科研项目《城市交通控制“硬件在环”仿真设计与实现》曾获第七届全国交通科技大赛的“一等奖”。
除了学习和科研,丰富的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让我在融入社会、体验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会了“实践”的意义。曾参与各类志愿者、爱心义卖、延安支教等公益活动,也曾积极加入校“励志之星”评选大赛、青马班、百优等各类评选和培优班活动,且曾代表同济大学前往山西运城参加中国德孝文化节-大学生德孝传承活动,获得了同济大学“励志之星提名奖”和“大学生德孝楷模”等荣誉称号。活动都是短暂的,短暂的回忆只能从当初的照片和词句中感悟,但正如张爱玲所说:“翻出尘封已久的玩具,感受曾经的兴奋与欢愉,别有一番震撼。” 经历过的,就会沉淀;沉淀下的,独享回忆;回忆出的,便是经典,便是收获。
与嘉同舟,携嘉共济
与同济大学结缘的十一年,也是与嘉定同舟共济的十一年。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是我从本科至研究生的停泊点。我见证了十一号线抵达昆山连通苏沪,嘉亭荟、大融城、万达广场等商圈的遍地开花,嘉定发展之迅速、教化之底蕴、环境之优美、生活之怡然无不令我留恋这座城市。
于是,我与嘉定区储备计划不期而遇。去年10月我加入了嘉定区政府办公室的大家庭,挂职于文秘科,深入了解了区政府各条线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着手各类文件的收发整合、呈递记录、程序流转。在这简短的挂职时间里,感谢领导们的包容与指导,科室老师们以及储备计划的小伙们的帮助,令我在业务上快速上手,迅速适应了机关工作,度过了愉快而短暂的挂职生涯。
今年8月,应组织安排,我们同一批的小伙伴到各街镇进行为期一年的基层挂职锻炼。就这样,我走进了安亭镇陆巷社区。在这里,我遇到了循循善诱的领导、互助友爱的同事、热情可爱的居民,接触到了社区共营、居民自治等创新理念,举办、参与了多场社区主题沙龙交流活动、蔷薇巷等居民自治项目,深入了解了蔷薇巷居民自治项目从起源到试点再到目前遍地开花深入民心的过程。社区以蔷薇巷为基点,辐射出了蔷薇音乐节、蔷薇美食节等活动,可以骄傲地说,“蔷薇巷”已成为陆巷社区的美丽标签。创新的管理理念和自治项目不仅改善了居民环境,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主动参与、主动规划、主动创新,热情洋溢地与我们共建美丽家园。虽然我还听不大懂当地居民们的方言,但通过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相信以后我能更好地与居民们心贴心、肩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