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青春地带 >> 青春人物

武定,此心安处也是我“嘉”

发布时间:2021-01-14 点击数: 来源:上海嘉定


251840b4b860410d8b181de3cb924ce8.jpg


        景妍肜,1994年出生,来自南翔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是第23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嘉定出征的9位志愿者中最年轻的一位。曾担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南翔镇先锋行动志愿者,目前在楚雄州武定团县委开展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今天,就让一定哥带大家来看看,即将服务期满的她,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武定,一个国家级的深度贫困县,一个我已经在这里服务快半年的地方……

        时间倒回到刚来的那段日子,“入乡随俗”是我来到这里要面对的“一道坎”。云南饮食无辣不欢,而对于不吃辣的我来说,实在是一个挑战,而另一个困难就是语言。当地的云南话受到彝语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云南方言,这对本身听云南话就有点吃力的我更是难上加难。正值8月毕业季,刚忙完嘉定派出单位的招聘会,探索南翔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来到了武定团县委。为了尽快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这群可爱的朋友们总是热情地邀请我体验当地风土人情。

        服务近半年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多次下沉社区排摸居民行动轨迹,进入校园开展生动有趣的宣讲,配合做好爱心医药箱捐赠,共同做好边境地区疫情防控工作;

        努力为实现武定县考核成绩“好”,梳理脉络,整理六大块台账,成书30余册;

        走入武定县6个乡镇,先后参与策划团县委活动20余次,加入当地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性组织,并在楚雄日报发表“团干部+社工+志愿者”专题文稿,用自己的力量为彩色云南,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半年的志愿服务就这样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一晃,就到年关了。“小景姐姐,马上就要吃‘杀猪饭’了。这是我们武定的特色,你可以来我们家体验下呢。”“是呀是呀,云南农村人家在春节之前都会杀猪请客,宴请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朋友们七嘴八舌讨论了起来。他们当中有的是武定当地人,有的是楚雄市区来的,还有的是从昆明来的。我对于这群大学毕业就来到武定贫困县的小伙伴充满了好奇,不禁问道:“你们怎么会想到来武定这个贫困县呢?你们去了大城市读书,怎么想到回来呢?”“在这里安定下来,扎根在这,能看着自己的劳动一点点建设好这里,有感情了就像家一样......”“不是像,心安!这里就是我的家了,”另一个小伙伴急忙打断。

      “心安“这个词一下子触动了我,想起我走访插甸镇荣丰村贫困户的那天。几个小时的车程后,穿过羊肠小道终于到达了要探望的老奶奶家中,老奶奶一边拌猪食,一边高兴地和我们说今年的猪都长得特别好,有了这几头猪,生活就特别有希望。看着自家的猪养的白白胖胖,就是一种老有所养的“心安”,土地贫瘠,就投入科学化养殖,用“干部脱皮“换“群众脱贫”。

         山里飘起炊烟,我们又拜访了白云深处的另一户人家,一间面向大山、门口挂满玉米的土房子,颤颤巍巍的老爷爷在地上生火,不远处的老奶奶正在用新的炊具做饭,还不忘打趣爷爷有了新的工具还在用土办法。望着对面的大山,爷爷奶奶虽然伴着嘴但是有一种老有所依的“心安”。他们的孩子就在大山里做护林员,既能靠劳动创造收益,又能在家门口守护着世代居住的大山,脱贫干部用创造工作岗位,用劳务输出、产业合作、培育带头致富人等多种多样的方法改变现状,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此刻,这些砖土暴露的土房子不是“危楼“,而是心安处,是家。

      “小景姐姐,你在想啥呢?‘杀猪饭’约不约?“小伙伴的话,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

      “好呢,记得给我打个蘸水。”(云南方言:好的,记得给我准备辣的蘸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