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第二批上海青少年创新实验室(市级)名单公布,嘉定3个创新实验室入选

发布时间:2024-04-22 点击数:

近日,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第二批上海青少年创新实验室(市级)名单,嘉定区有三个创新实验室入选。

第二批上海青少年创新实验室(市级)名单

文创类:“小鱼仙宫”创新实验室和“印象西大街”文创寻迹创新实验室

乡创类:华章·向阳昇创新研发基地

“小鱼仙宫”创新实验室秉承着“传·创·新·承”的思想概念,传播华夏传统文化,由品牌冠名发起“星火燎原--鱼你相依”全国首饰设计大赛得到央视、青年报、寰球珠宝网和深圳、贵州、福州、山东等地电视台广泛报道,将非遗文化带进我们的心里。

“传”,小鱼仙宫团队成员均为金银细工、苗族锻造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统传承人,深知非遗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为更好传播传统文化,团队成员赴同济大学等高校研修学习,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创”,再古老的手艺也需要现代气息的熏陶,小鱼仙宫希望通过和贵州省苗族非遗手工艺人的互动,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免遭失传,让文化迸发新生,让更加独特的艺术品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同时也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

“新”,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近10年时间,小鱼仙宫从山区到都市,再到企业院校各单位,小鱼仙宫带着龙鲤精神,坚守坚定坚信的信念,让人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邂逅了一场又一场的非遗盛宴,享受非遗的快乐。

“承”,小鱼仙宫肩负着宣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对此,小鱼仙宫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更多的中国人和国际友人看到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所留下的艺术结晶。

“印象西大街”文创寻迹创新实验室,嘉定镇街道西大社区充分挖掘辖区红色资源,打造“印象西大街”特色文化品牌,搭建文创寻迹创新实验室。实验室位于练祁河畔,属嘉定西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区域,配备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能够为社区青少年、周边高校学生以及在职团员青年提供红色游学、文化体验、文明实践、青年议事等综合服务菜单。

一是筑牢红色根系。立足“嘉定之根”的深厚历史底蕴,聘请社区老党员老同志、高校学生、少先队员成为“西大故事传讲人”。通过老带新的形式,每季开展“老街新生代”“睦邻少年说”“行走的阅读”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寻访红色遗址、名人故居等过程中体悟“教化嘉定”的深厚底蕴,把握新城发展的时代脉搏,为西大街的明天献计献策。

二是链接社会资源。结合旧城区改造实际,构建1个牵头团队、6个成长小组,凝聚共建单位、党员先锋、退伍军人、青年人才等多元力量,共商区域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难题,激发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内生动力。成立“小手拉大手”志愿者服务队,联合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团员青年,定期开展“三五”行动、“环境整治青年先行”等志愿服务,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智慧与力量。积极同上师大天华学院、上海工艺美院等高校合作,开展文创寻迹实践活动,用年轻人的热情与创意点燃西大街的文化传承,赋能千年老街更新蝶变。

华章·向阳昇创新研发基地位于安亭镇向阳村,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向阳村乡村振兴项目的典型案例,基地以农业生产为核心基础,结合上下游进行延伸,完善农业产业研发、种苗培育、种植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等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基地由米文化研学基地和研学课堂组成。米文化研学基地由原旧稻米烘干厂房升级改造而成,在保留粮食烘干功能的前提下,烘干房内陈列着插秧机、稻米烘干机等农业机械设备,供青少年参观学习,了解稻米的生长过程。研学课堂依托1200余亩水稻田和600余亩生态林的现有资源,保留农田本色,开发各类有机种植和无土栽培果蔬大棚。每逢周末或假期,基地也成为各项研学、亲子互动体验活动的网红打卡地。青少年围绕耕收体验,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熟悉花草、蔬菜、水果的名称和习性,区分各种植物,学习种植技术和植物养护技巧。

未来,华章向阳昇创新研发基地将继续带领青少年触摸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拓展开发生态农业、自然教育、稻田美术馆等农文旅产业项目,让青少年体验传统农耕文化,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乡村振兴、农业科普的有机结合。